当你拿到一份 PRD 需求文档 时,你在想什么?
好像所有字都认识,怎么放在一起变成最熟悉的陌生词?
好像对方在侃侃而谈,而你只是用微笑来表达那不知所措的尴z F f E 1尬C z D k 4 H 0 ?
还是,一目十行,了然于心,拿出你的看家本领,迎面而上!
……# Y x P U n
看过形形色色的 PRD 文档,有纯文字版的,全篇找不到一张图f L , d片,估计担心会影响设计师创意无限的大脑发挥;也有看过图文结合的淋漓尽致的 P; E # kRD 文档,甚至有直接上手 sketch 的,原型都画好了;当然也有直接% H L A C S丢给你一张图,让你照着做的…
所M W } 1 & 6 * ` M以,面对这些不同特点的 PRD 文档,设计师该从哪里开始呢?这真是一个好问题,期待这篇分享能助你拨开迷雾。
需求分析,直白的说,就是要找出二个 W 一个 H:
- What: 需求是什么
- Why: 为什么要做
- How: 如何做
一个需求,从用6 K s Y ! v t户需求到产品需求,再到产品功能,当中会经历一个可长可短的过程。不管这个时间如何计算,无可避免Z w E $ w B [ j d的是,它一定会消耗资x ! ? : L F ] 7 o源。而需求分析的进行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。
1. 识别伪需求,挖掘真需求
分析需求的过程中,需要去了解需求的背9 Q A –景,用户真实的诉求是什么。很多时候,“所谓需求”,是用户装饰后的“解决方案”。大部分的用户是用他“已知的事物”来阐述“未知或难以描述, d D d r o u的事物。
2. 是否符合产品定位?产品目标?目标用户?
存在即合理1 O – + F ; 9,所以并没有所谓真正d W 4 ;“无理的需求”,而是这个需求,是不是和你的产品是对齐的,再好的锅,它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盖。需求也是同理,只有当c % M 9 [ $ E需求与产品定位、目标以及目标用户是一致时,才能让产品发挥最大的价值,比如当初的来往和现在的钉钉。
3. 需求的价值
需求或许不一定有价格,需求必有其价值,不然它就是一个无意义的需求。当用户提出一个需求时,必有其想要表达或想获得某种东西,即使它可能很微小。
4. 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
不只是用户会提出装饰后的”需求“,PM/PD 同样也会。这很正常,人都会2 Y . f K基# i q于自己的自身环境,受教育程度,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他认为好的解决方案。
但对设计师来说 ,需要多走一里,向前一步,看看有没有更好5 & t J T B的解决方案。而更好的方案,需要设计师更透彻的了解需求。当然这不是硬性要求,只是要考虑多. K r G 3 ` . @ E种的可能性。
比起要了解你接到的需求,先了解你的产品,是q 7 4 P j !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。需求只是产品的某个部分,要先把握全局,才能更好设计。不然,很容易一叶障目,错误评估需求。
或者应该说,对产品进行任何改动或优化,都要基于对产品认识上进行的。
需求分析时,设计师要了解到,需求z 7 Y I ( ] = + |提出者、需0 . J y i Z求来源、需求背景、目标用户、解决问题、产品方案、产品目标,以及分析后整体需求的优先级。
1. 需求提出者
PM/PD,偏业务类需求 —— 产品需求
设计师大部分的需求来源,都是来自 PM/PD, 而这类需求基本上经过了 PM/} T HPD 的过滤,并且比较偏向商业业务方向
产品用户 —— 用户需求
用户的吐槽、建议、反馈,用户从自身出发,提出希望被满足的功能
设计师,偏体验交互类需求 —— 设计驱动的需求
设计师通过设计走查,主动与用户沟通和用户^ s y调研等方式,获取U R J * – @ Y得到的需求
BOSS 层需求 —— 老板需求
这是特殊的需求,充满机会与陷阱。
这里是四类比较典型的需求提出者,不同的提出者对需求的着重点会有不同。
2. 需求来源
- 应用市– O * { –场里的m y 4 L W . 9 ! P评论、知乎问答、微博,产品内置的反馈入口收集到的信息
- 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需求,比如共享单车、线上会议
- 竞品需求
- 用户调研获取到的需求
- 数据分析
- BOSS 需求
- …
需求的来源,其实是多面的,和产品的目标用户息息相关。目标用户在哪,需求就会在哪产生。了解需求的来源,也有助于需求的评估,后期如果需要做用户研究,也能对此提供帮助。
3. 需求背景L e k 9 Z _ # n
需求背景,是需求产生的环境,比如用户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问题,使用场景是什么0 . A C ),用户路径是什么
了解用户碰到的痛点和痒点是什么,如果有可能,可能自己去走一遍用户的使用路径,亲身体验用户碰到的问题。有些时候当你真正痛过了,b $ O k M X w你才会知道这真的是一个坑。
4. 目标用户是谁
需求所服务的目6 x c l标用户是谁,这很重要。遇到问题是目标用户,还是边缘用户,是大部分用户的诉求,还是一小部分用户的诉求
需求的目标用户需要与产品的目标用户对齐,不然可能这个需求不错,但却m o { u m x 1 M是其他产品的需求,与产品不对口
特别是产品本身涉及多角色的Y / _用户,比如 B 端中台的产品。所以,明确服务的目标用户是谁,可以t W S % T更n ! M准确去对焦需求,对k ( s v m – S y症下药,方可药到病除,不然可能是药到命除…
5. 解决问题
需求解决了什么问题,这是一个要问的问题。当你花了时间在讨论需求是什么时,但是如果需求并没有解决用户的根本问题,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。
解决什D J 1 | 3 C X V p么问题,是需求的价值所在。很多时候,做了很多需求,其实不一定真的了解需求本身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,而这种不了解会让设计师对需求的了解是停在浅水区。
6. 产品方案
当你接到需求的情况下,一般也会接收到提出者的解决方案。这时,要去验证产品= 3 Q g方案能否有效解决用户的问题,这与上一步「解决问L n M H B k p K题」是一个相互验证的关系。
产品的方案,不等于设计方案。不要对产品方案照搬,最后只做了界面的_ W W F a Y 0 s美化者,设计师要更深度去考j f l u k Y O虑整体产品的交互、体验以及用户心智。条条到路通罗马,天无绝人之路,~ D p : | d S X你要记得转弯。
7. 产品目标
需求完成后,期待是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。这个目标与产品目标是一致的吗?
解决问题、产品方案、产品目标,这三者是存在强相关的关系,并且互相影响。
需求分析是不可跳过的一环,打开 Sketch 之前,设计师需要的是理清需求,找出疑惑点,你疑惑的地方,用户可能同样会遇到,如果设计师不清楚,也请不要将这样不清不楚的设计呈现给用户。
如何用经典的「黄金圈法则」,帮你快速完成需求分析?
前言
西蒙斯涅克在他的《从“为什么”开始》一书中提出3 v W Q了“黄金圈法则”的概念。他发现,人们一般向别人表达或者激励时,常规路径是:先现象,而后措施,最后是结果,这种路径收效甚微。
阅读文章 >>
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:「箴盐设计」